- 2020/10/28 20:41:1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电脑报
近日,就有一份报告显示,有近90%的受访者使用过人脸识别技术,其中以“刷脸支付”最为普及,有大约60%的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有被滥用,大约30%的受访者因为人脸识别而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失。那么,你认为“刷脸”是便利了你的生活还是侵犯了你的隐私安全呢?
前段时间,工信部对于很多侵犯用户权益行为的APP进行了整改。而就在10月26日,央视报道,在某些交易网站上,花两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可能你的照片正在被非法分子拿去做违法的事情的时候,你却被蒙在鼓里。
在今年破获的盗用公民个人信息案中,就是通过“AI换脸技术”非法获取照片,再通过一定的处理,使用相应的软件生成动态照片,达到犯罪的目的。在专家的测试中,调整角度、光线等就可以使用面具成功解锁手机,并且这样的面具制作成本并不高,在合适的背景下,人脸识别成功率可以达到30%。
鉴于这样的情况,专家提出对技术进行改进,建立更加严格的人脸数据标准,软件运营方也应该在更加严格的标准下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使用,国家有关法律也明确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人脸数据要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使用,而且当事人还有权撤回。
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及财产安全,我们也应该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及相应措施。
一.不要随意使用WIFI。不要贪小便宜,看到免费的WIFI就使用,在公共场合可以选择连接可靠商家的WIFI或者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移动数据流量。
二.在正规平台上购物。使用正规平台进行网络交易,对于来路不明的链接、二维码等,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拒绝朋友的帮忙而下载和注册。
三.认真对待APP使用协议。一定要从官方渠道下载APP,并且仔细阅读相关服务协议,不要一扫而过。对于不需要的APP,一定要注销个人有关数据之后再删除。
四.进行多次人脸验证。个人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对于不信任的软件要使用时,直接拒绝一
系列的信息收集行为,并且尽可能多选择不同的验证方式。
五.慎重开启“免密支付”。我们在一些支付行为的时候,是否有消息提示你开启免密支付,很多人可能会因为方便就直接确认,这样是不行的。我们宁愿多动一下手指,在支付的时候输一遍密码而已。如果你实在要开通的话,那就将手机设置指纹解锁或者设定每次的支付额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接受与之而来的危害,越是这样,我们就越该提高信息保护的意识,在快递、社交、支付等种种行为之前稍微考虑一下这样做是否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漏。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