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4/13 17:39:3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我们总以为,身为互联网原著名的年轻人,一定比中老年人更具备反诈意识,甚至一眼就能识破骗局。
但实际,电信诈骗的最大受害者群体,不是未成年人也不是中老年人,而是90后年轻人。很多时候,年轻人比起父母更容易被诈骗。
根据国家反诈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在所有的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中,18岁以下占比为2%,18岁-35岁占比65.5%,36岁-59岁占比31.1%,60岁以上占比为1.4%。
为什么最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反而更容易被诈骗?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诈骗实施的最重要渠道,以往单一的电话短信诈骗已扩展为跨平台的网络诈骗,甚至有的诈骗“产业”已形成链条,分工正在不断细化,以电信诈骗为例,上游黑客、中游技术团队、下游的洗钱组等各有分工。
据悉,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是近年来电诈高发类型。不过,现在骗子的戏码做得更足,诈骗团伙会借用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骗局,其间会冒用多种身份。比如假借疫情防控名义实施诈骗的手段就有好几种——看似疫苗接种预约的链接,实则是套取受害者的身份证、银行卡卡等个人信息;声称健康码、检测报告、流调异常,要求清查资金洗清嫌疑为由诈骗钱财;谎称可快速核酸检测要求受害者加价等实施诈骗......
此外,随着数字人民币走进大众视野,数字人民币的诈骗花样层出不穷。可见骗子也与时俱进。
在骗子看来,年轻人是绝佳的下手对象。
年轻人社会经验不足,世界观相对较为简单且容易被影响,并且年轻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焦虑迷茫的时期。尤其是18岁到35岁的年轻人正是手里有点闲钱的网络重度用户,接触到的信息繁杂,也容易高估自己的判断力;另外相较于老年人,年轻人上网时间更长,个人信息泄露的也更彻底。
好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行为,正在为我们筑起防火墙。所以,你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
(编辑:崔崔)
Copyright © 2006-202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