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8 9:26:17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彼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刚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外界对此充满想象和期待,创业青年“邓文俊们”则看到了大展宏图的机会与希望。
从2017年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中,也可窥得大湾区的潜力所在——在毗邻香港的马特龙地区的一片农田之外,远远眺去,大湾区重要城市深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包括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在内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玻璃窗户密集地连成一片,光彩熠熠。
眼下,伴随大湾区各城市的成熟与联结,大湾区正朝着高度一体化城市群发展,“邓文俊们”的创业梦也早已扎根结果。
而这些新秀之所以能够以如此迅猛之势成长,离不开大湾区此前的“头雁”反哺之力。
在过去数十年间,大湾区积累了全球最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并一步步升级,由轻工业延伸至智能制造,孕育无数顶尖企业,吸引诸多优质人才。
正是以腾讯、华为和比亚迪为代表的各个领域的顶尖企业,近年来不断反哺大湾,从而让这些青年创业者们宛如新鲜血液,贯穿大湾区的重要经济命脉,既让大湾区焕发生机,又与这片土地紧密相依。
逐浪大湾区,始于“梦想加工厂”
12月的东莞市,依然晴朗干燥,松山湖创业园区内生机盎然。
这几年来,地处东莞市几何中心的松山湖,以天然湖泊为中心,辟出一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9年又着力打造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的科技创新创业核心载体和人才聚集地,命名“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正是这片基地,孕育了创龙智慧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创龙公司”),让邓文俊的大湾创业梦成为现实。
时间倒转回2018年秋季,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的邓文俊,将创业方向确定于AR(增强现实技术)场景互动领域后,曾耗费两个月寻觅“起点”。他从东莞虎门站出发,走遍了大湾区里的其余城市。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邓文俊参加了一场东莞市松山湖的创业路演,而这场活动最终让他成功赚到了在莞创业的第一笔收入10万元。靠着这10万元,邓文俊创办的创龙公司于焉成形,且最终于2019年落地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相较于邓文俊的顺遂,同为中国香港青年的辛妮诗则等待这个机会已久。
2017年,中国香港推出了“电力回收”的有关计划,辛妮诗看中了其中商机,且想在2018年到内地组建一个团队“再创业”。然而,彼时的计划因种种原因“落了空”。直到2020年,疫情让辛妮诗原本在中国香港的项目被搁置,到内地开展新业务的想法被拾起来。
在内地开展新业务并不容易,团队计划将“碲化镉”制成的发电产品推向市场,但由于人们对材料的认知度很低,连开一张单都困难。好在,坐落于大湾区几何中心广州南沙的创新工场,“托”住了辛妮诗的团队,也护住了他们的梦想。
在创新工场,辛妮诗的团队捱过了艰难的起步期,由最初的3人迅速扩展到15人,还迎来了和香港理工大学劳伟筹教授的合作,研发的“零碳智慧空间”则取得了三个发明专利,“零碳智慧储物柜”也开始量产。
这其实是一个缩影——在粤港澳大湾区,“梦想加工厂”正不断涌现。
两年来广东各地积极推进基地建设,“1+12+N”孵化平台体系已初具规模,落户创业团队成千上百,涵盖高新技术、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等数十种前沿产业方向。
一座座“梦工厂”,显然给了“邓文俊”和“辛妮诗”们更多落地的可能,以及更大的想象空间。也正是在这些“梦工厂”里,无数个有关梦想的故事正在发生。
其实,他们并不是第一批到湾区的逐浪青年。回望往昔,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始,开放的窗口打开,时代浪潮已起,各地精英便汇聚而来。
正是在这里,1983年,王石赚到了第一桶金,创立了万科前身;1989年,华为依靠新政策摆脱发展瓶颈,逐渐乘势而起;1998年,马化腾在30多平的办公室成立了最初的腾讯;后来,在攻读研究生的过程中,汪滔在深圳创立了大疆;全球顶尖的高科技创新企业优必选也最终在深圳萌芽……
岁月变迁,后浪却始终紧跟前浪,大湾区的科创浪潮从未停歇。
“头雁”反哺,新秀“扎根”
当身在东莞的邓文俊刚搬进创业基地,甘云龙也终于在深圳拿到了内地公司的营业执照。至此,他的科创项目“Qi Diagnostics”(气诊断)正式落户深圳坪山区的深港澳青年创业创新基地,走上内地与港澳联动的快车道。
在此之前,成长于中国澳门,求学在中国香港的生物化学博士甘云龙,曾多次辗转中国香港和深圳工作或创业,但一直未能“扎根”。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而言,创业地的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能否扎根于此,当地的商业成长生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一度是全球闻名的制造业中心,孕育了格力、美的和TCL等一大批中国顶尖的制造业企业,后又有华为、大疆等新兴技术公司,以及腾讯这样的数字科技企业从以这一制造带脱颖而出。
而在大湾区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大潮间,尤其是2020年疫情后,海量场景数字化转型加速而来,“数字化转型”成为关键词,包括腾讯在内的诸多头部企业开始反哺大湾区,助力大湾区升级,同时也让创新创业的土壤“活”起来,不少细分赛道涌现出了新机遇。
其中,就包括甘云龙深耕已久的智慧医疗领域。
早在2014年,甘云龙在与医生交流时得知,许多癌症患者由于不能及早诊断病情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他发现,通过检测人体呼气可以实现疾病早筛,于是决定开发一种非侵入式的气体检测平台,用于疾病筛查和个人健康管理。
为了突破技术瓶颈,5年后,甘云龙将目光投向了内地。
彼时,正值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高速期,不少政府、企业和医院都试图先行探索“智慧医疗”。但对于大部分医疗机构而言,技术问题是难以攻克的短板。这时候,互联网企业就被推至幕前。
其中,深圳市人民医院与互联网巨头腾讯开展了合作,借助其技术力量打造智慧医院,成为了全国智慧就医的一道标杆,后来又先后助力中山市卫生健康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和深圳市口腔医院等实现“智能门诊”和“无感医院”等。
而在上海长海医院,腾讯觅影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则让人工智能与医疗进一步高效融合。要知道,数据显示,常规结肠镜检查可能遗漏高达11%-12%的进展期腺瘤,有时甚至结肠癌也可能被漏诊。而腾讯觅影,作为世界首个在真实世界结肠镜检查中应用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如今已成为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医生们的得力助手。
于是,头部企业的落地成果、头部效应下机遇向好,以及大湾区公共科研设施的健全,让甘云龙最终决定在深圳坪山区设立公司,并与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建立合作,对关键元器件进行技术攻关。目前,甘云龙的项目已获得天使轮投资,并在多个创业比赛上获奖。
而这,也是“世界工厂”走向“科创大湾”的一个侧面——伴随着中国“双循环”格局加快形成,基础科学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作用越来越凸显,龙头带动、双创孵化的创新企业生态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显得尤其重要。
一如需要“头雁”领航,划破长空,带队过关,龙头企业如何主动带动、引领创新创业,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少走弯路,成为关键。而大湾区的顶尖企业没有让人失望。
从5G领域来看,在“占5G核心标准必要专利”这项指标上,华为以21%拥有量的绝对优势位居榜首;从自动驾驶领域来看,2019年IPlytics就发布过数据,当时华为以49件标准必要专利高居全球前列;此外,华为也将自己在芯片领域的专利向外开放……正是有这样的灯塔企业在前,才能带动中小企业紧跟。
腾讯亦是如此。近年来,腾讯一直致力于从多维度服务珠三角制造业及专精特新企业,一方面积极与传统行业深入合作,助力传统行业升级,比如与富士康联合进行创新工业PaaS平台创新,以先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生产智能化改造;
另一方面则与小规模企业加强协同,比如其深耕多年的数字化工具,腾讯会议、腾讯文档、腾讯PerfDog 等被广泛运用,帮助解决和简化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意识到“人才”于科创的深远意义后,腾讯也有所行动。
“腾讯等龙头企业在深圳聚集,成为人才、高科技前沿动态的聚集和发生中心,而人才正是科技产业的第一生产力,是科技企业发展的土壤。” 2015年便从中国澳门转至深圳创业的陈振杰,对此深有体会。
事实上,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腾讯曾与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加速腾讯“WeCity未来城市”在江门人才岛的融合落地,助力江门人才岛打造成为珠三角高品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人才云基地。
当然,不只是腾讯与华为,还有TCL、大疆和比亚迪等一大批的顶尖企业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转型出力……
正是伴随“头雁”不断开拓科技应用场景,营造科技创新生态,同时又反哺大湾,培养更多青年创新人才,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土壤”得以让甘云龙和陈振杰的公司扎根、成长。
也因此,当全球科技湾区竞争日益明显,粤港澳大湾区在头雁与新秀的共同支持下,已然释放出独特的竞争力——据新华社消息,2020年末,这片由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珠三角九市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面积不到全国0.6%,却创造了全国12%的GDP。
“科创湾区”从概念到样本,
需头雁从“小我”至“大我”
“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 正如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曾用“1、2、3、3”这串简单的“密码”勾勒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不简单。
此外,正如“锦缎研究院”曾提到,大湾区还存在其它问题:区域经济差异大,人均GDP最高的澳门和最低的肇庆能差近十倍;珠三角九市外贸向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使得其受制于较高频率的周期波动影响。
可想而知,要打造一个更有质量的科创湾区并不容易。尽管彼时的概念已于焉成形,但正如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湾区科创峰会的演讲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引领能力、成果转化的市场能力、数字转型的创新能力、要素流动的创新能力等内在或外在的‘卡脖子’困境仍然值得关注。”
要想破题,政策先行是必然的,而龙头企业带头进行数字化升级,营造良好创业生态,也是必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有效促进基础建设的互联互通,“头雁”企业则需要分领域分地域合力,助推“硬件”设施和“软件”联通,让人才、医疗、资金等要素等更快地流动,让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规模的地区,共谋发展。
正如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所言,“科技企业应该更加主动地发挥‘连接器’作用,推动打造大湾区产学研共同体。”
这意味着,以腾讯、华为等为代表的头雁企业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扩大科创辐射面积,既要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也要打破企业之间的间隙。
真金白银是一方面。腾讯继今年4月份宣布投入500亿元启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后,8月18日宣布再次增加500亿元资金,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而在12月7日由腾讯主办的“2021湾区科创峰会”上,“腾讯技术公益创投计划”启动。
据腾讯方介绍,上述计划将依托腾讯公司的科技能力、产品优势,和腾讯技术公益计划的内外连接能力,鼓励缺乏技术支援、运营指导、传播渠道且长期耕耘在信息无障碍、应急救灾、科技助老、生态环保、文化遗产保护等社会价值创造、创新领域的社会企业和公益组织自主报名,经专业机构评审和筛选后,为入选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资金、技术、资源支持方案。
更早些时候,比亚迪、红杉基金等也投资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
但资金仅是要素之一,更重要的是数字化的覆盖面。也就是说,科技既要赋能“小我”,也得走向“大我”。
好在,大湾区拥有不少在5G、AI、云、网络、安全等领域具有丰富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其中腾讯、华为、富士康、树根互联4家粤企此前还曾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成为了支撑大湾区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其中,从区域来看,腾讯正逐渐走出市区,将数字化下沉至县级城市,在今年9月与雷州市人民政府签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以其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方面领先的技术及资源优势,推动雷州市打造全国独具特色的县域智慧城市样板;
此外,腾讯也积极参与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区域科技创新工作,例如,腾讯旗下的腾讯云业务,已经帮助澳门领先的综合电信服务商澳门电讯(CTM)构架了澳门电讯云。
而华为也已经与广东15个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并提出了打造“数字花园”的计划。
从不同行业领域来看,腾讯则从健康、文旅、交通与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入手,实现全领域的数字化;而东莞的模具产业,佛山的陶瓷产业,汕头的玩具产业,也都在跟华为不断交流与探索……
不难看出,当头雁企业以其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在不同区域与不同行业穿针引线,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更紧密的科创共同体,释放更大的潜力。
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在“2050年,人口将达到1.2-1.4亿,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湾区及最大的都市圈之一。”
如今,在世界夜景卫星图上,从广州到深圳再延伸至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已是灯光最璀璨的区域之一。而未来,大湾区的光芒将更为耀眼。
Copyright © 2006-202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