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VR线下体验生死劫:虚拟金矿离现实消费还很遥远
  • 2016/4/11 10:44:34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特约记者 陈霖 邱力力
【电脑报在线】进入2016年,虚拟现实(VR)热潮仍一波接一波。先是黄晓明宣称砸10亿投影视+VR项目、张艺谋要用VR技术拍电影、小米董事长雷军宣布进军VR领域,乐视宣称推出首次全程VR直播时装周,BesTV百视通要做VR视频内容领跑者,爱施德联手暴风科技成立VR/AR产业投资基金……


     进入2016年,虚拟现实(VR)热潮仍一波接一波。

     先是黄晓明宣称砸10亿投影视+VR项目、张艺谋要用VR技术拍电影、小米董事长雷军宣布进军VR领域,乐视宣称推出首次全程VR直播时装周,BesTV百视通要做VR视频内容领跑者,爱施德联手暴风科技成立VR/AR产业投资基金……

    不过,这一切的热闹,和钱伟都没什么关系了——早在去年11月,他就已无奈关闭了他的VR线下体验店。

    这是一场在最热门产业的失败创业梦。2015年2月,钱伟拿出所有积蓄,在他所在城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意气风发的进入VR线下体验。

    那时的钱伟,坚定认为VR线下体验将如同众多业界人士反复提及的那样:相比VR线上的火爆概念,VR体验店将更具实际意义,是推动VR的最佳模式,用户有了真实体验才能有消费,这一潜力巨大的金矿市场才能培育起来。

    现实很残酷,8个月过去,潜力市场并未转化为现实消费的真金白银,在几经辗转,连续几个月场地费都入不敷出以后,钱伟只能无奈关门大吉。

     这绝不仅仅是钱伟一个人的失败。对于过去一年中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大小城市商业中心、购物广场开起来的2000多家VR线下体验店来说,业内不少人士对此已下了“生死劫”判断:VR现实体验店有未来,但现在的VR体验店没有未来

  

 

数据

    《中国VR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国内15-39岁人群中,VR潜在用户数量为2.86亿,购买过各种VR设备的用户已达96万人,83.2%的用户对VR电影有需求。包括巨幕电影、全景视频、VR游戏、全景漫游、全景图片等均受到VR用户的欢迎。

 

失败的VR体验从业者

 

4月2日,钱伟再次来到了那个让他短短几个月内,从满怀创业憧憬到现实无情破灭的地方——重庆九龙坡区CBD商业中心最繁华的商场。

这是清明小长假第一天。一张有着16个电影体验项目的“虚拟帝国”易拉罐海报立在这个商场负一楼商场电梯门口,后面是占地十来平方米的几个VR蛋椅,尽管人潮从电梯上上下下,却少有人望电梯旁的几个VR蛋椅投去目光。

 或许注意到了钱伟的关注,一旁玩手机的老板赶紧走上来对钱伟说:“30元体验一次,但实际上不用花钱,只需要注册XX宝,就可以免费体验一盘。”

“和我那时遇到的情况一样,用户现在对这种体验没有太多兴趣。都沦落到靠下载APP返利了,确实是没希望了。”钱伟叹了口气说,现在的老板,早就不是当初他转让时的老板了,“短短几个月,就转手几次了。”

这几个VR蛋椅,正是钱伟在2015年2月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借钱后开设于此的VR线下体验店。那时的钱伟,对VR线下体验创业信心十足——2014年12月,他在深圳的COCOPARK体验到了VR蛋椅。“我坐的是云霄飞车,太真实了,太可怕了,就像真的坐过山车。”

新奇之余,他预判一个新的巨大市场正在到来。因为VR设备单单凭图片、文字、视频无法传达出它的真实体验,这使热炒的VR产品必须让用户亲自带上头盔玩起来,这就是线下体验的巨大机会。

VR概念的持续火爆证实了他的预感,具有中国特色的VR特色体验店很快就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一份来自VR圈子的统计数据就显示,“截至2015年底,各种VR体验店达到2000多家,有的独立成店,有的依附于已有的电玩厅、儿童娱乐场、电影院等。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它已经足够证明一个新商业生态的存在。

创业无门的钱伟不想错过VR这个潜力无穷的大市场。由于资金有限,他选择了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VR蛋椅,作为一款可以兼容诸多类型内容的“标准化”虚拟现实配套设备,VR蛋椅以小规模经营为主,很是受到VR线下体验从业者的欢迎,2000多家VR体验店中,几乎家家都配备了VR蛋椅。

为了扩大人流,钱伟特意花大价钱将体验店设在了商场最繁华的地方,“占地面积15平方,每台蛋椅6万元,3台蛋椅加上场地费等成本投入,大概在25万元左右。”

对于VR线下体验店的市场前景,彼时一位国内VR厂商创始人跟媒体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线下体验店需要30平的门面,一月租金一万,营业员工资支出六千;目前一个店的每天基本有30-40人光顾,按体验一次30元价格来算,每月进账3万左右。”

这给钱伟这样的从业者吃了定心丸。按照当时钱伟的预计,每次体验30元,加上200元十次等VIP推广方式,正常情况下自己可以3-5个月收回成本。

如他所料,一开始这确实是门好生意,一连十多天生意火爆,客流如潮。尤其是周末,从早上10点到晚上9点半商场关门,围观的人几乎没有断过。

 但火爆生意,也就是最初的十多天了。不到一个月,就几乎没有围观者了,体验的人更少,一天都很难遇到几个。与此同时,他所在城市的每一个商圈,都有了多家VR蛋椅体验店,甚至有的“一家商场连续开了几家店”。

 钱伟的生意迅速走入寒冬,第二个月,他的收入为7000元,第三个月,不到5000元,到了去年12月份,日均仅几十元,甚至还有不开张的时候。

 去年11月,钱伟在艰难度日中转让了他的VR体验店。“转让费12万元,25万元的成本,几个月总计收入不到5万元,亏了整整八九万,不知道接手的再次转让亏本多少。”

体验店,名字就决定了它只是一次体验

      现在,在钱伟的VR体验店从业者微信群里,每天都弹出来好多消息,全是设备转卖的消息。“转卖的大多是个体商户。以往6万一台的双蛋座椅,现在三四折甩卖。不过,接盘的人很少很少。” 

   与钱伟有着一样遭遇的从业者大有人在。一份来自VR行业内部的报告同样显示:自2014年VR蛋椅兴起,至2015年下半年达到高潮,真正赚到钱的人只有极少一部分。与VR概念火热相对应的,是绝大部分VR体验店从业者在房租、人工及设备等花费中艰难挣扎后默默洗牌死亡。

   实际上,一些业内人士对VR蛋椅这种商业模式快速死亡早有预料。“早在去年6月,我就曾公开表示,尽管全国2000多家VR体验店中,每一家都几乎配备了VR蛋椅,但蛋椅这种产品形态仍然过于单一,最多只是一次尝鲜,很难培养稳定的顾客。”一位VR行业人士对记者说。

    

     另一方面,越是简单的商业,越是对商户选址能力、线下运营能力及VR趋势判断的极大考验,VR蛋椅这种开放式的体验方式,成年人体验者比例始终上不去,大多成了小孩儿童的玩物。

 

体验店会倒闭,主观原因在于经营者急于求成,太过于急躁,老想着赚快钱,名字就决定了它只是一次体验。”VR从业者、深圳眼界科技创始人兼项目总监傅李程也对此表示,客观原因也有很多方面,地段、人流、服务、运营管理、品牌等等,涉及到的因素很多。甚至体验店左右两边的业态也会对体验店本身的经营状况带来直接影响。比如旁边是否有儿童乐园,是否有影院,快消品店等等。

 

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在成都,作蛋椅失败的小谢在重新开张时,将“体验店”改成了更高大上的“主题公园店”,新增了射击、赛车、滑雪机等更适合成人的独特项目,并采取了封闭式门店。

 

但是,几个月过去,“稳扎稳打、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小谢”的生意仍然不温不火,“最好时候500-600元,少的时候不到200来元,盈利仍是遥遥无期。

 

    这是因为另一个原因——从体验店的角度来讲,内容更新缓慢和匮乏,也是导致倒闭的一大致命因素。“想留住顾客,VR线下体验店最重要的就是跟上技术潮流,做内容,重体验。”北京虫洞虚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曦辉说。

 

要达到好的体验,又分成两部分,硬件和内容。硬件上,低延时和足够的稳定性、可靠性必不可少,而内容上,需要厂商能为这些VR设备源源不断的提供“体验内容”,如新游戏、新电影、新设备等。

 

遗憾的是,无论是硬件还是内容,对于目前国内的VR线下店来说,目前都是几乎难以解决的难题。

 

 

内容,成体验店最大难题

 目前,国外几乎没有VR蛋椅这样的体验店,而虚拟现实线下体验馆堪称代表性的有两个:美国盐湖城的The Void和澳洲的Zero Latency。两者都采用了大型场馆和光学跟踪系统让体验者能够在虚拟现实空间里四处走动,体验非常有冲击力和沉浸感的内容,比方说The Void有古墓探险内容,而Zero Latency则专注于打僵尸。

 

但是,目前国内2000多家各种类型的体验店中,绝大部分都是蛋椅、VR眼睛这样的单一产品,所能提供的基本就是过山车大摆锤或站桩式射击的粗陋简单设备,加上这些设备产品目前仍未解决晕眩等问题,让国内的体验店从技术、硬件设备上让用户对VR体验不感兴趣。

 

“和别人说虚拟现实,然后有些人会说,哦,我知道虚拟现实,就是那些摇摇晃晃的东西,我明白的,我不用再体验了,他可能是被不好的体验吓怕了。”赵曦辉说。

即使少数体验店体验够好,大量体验差的体验店也可能给大众树立 VR 不过如此的印象,造成劣币驱逐量币的情况。不论哪种情况,如果体验店们不能顺利把大众带动起来,泡沫破裂,前期投入不少成本的体验店们可能血本无归。

“理想的VR体验馆给予消费者的,应该是接近一种颠覆性的体验,它应该同时结合了VR头显和交互,而不是简单的观看。”VR观察人士张彬表示,要带给玩家重度体验,需要有核心游戏开发的经验,但是国内并没有成熟的核心游戏产业;而把虚拟内容和现实设施结合起来,也需要特效和主题公园的经验,国内这一块也是缺失的,更别提将硬件和软件良好结合的能力了。

 

更重要的是,目前要解决这个难题,几乎看不到什么希望。“目前VR产业链尚未形成,硬件厂商、内容制造等各自为阵,各自的内容生态并不互通。”张彬认为,对内容制作团队来说,由于存在各式各样的 VR 体验店,硬件不统一,如果要为每个体验店进行开发,这种成本上来说是几乎不可行的。

 

那如果是VR设备生产商呢?根据记者了解,以VR蛋椅为例,目前的生产商就从2014年的几家快速扩展到三四十家,但这些厂商除了快速推广自己的设备以外,在内容方面很是匮乏,也很不容易,“以VR电影为例,目前一部6分钟左右的VR电影,制作成本最低也要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

 

哪种新玩法,才是线下体验新希望?

 

 

Void的主题公园

 

 

 

 

  此外,即便厂家和内容制作者解决了上述难题,对于VR线下体验店从业者而言,也很难解决另一个生死劫——从目前的VR硬件设备发展来看,现有设备一年甚至半年更换是发展的必然。

 

  目前 Oculus 或者 HTC 的消费级设备成本仍旧偏高,离大众还远,理论上体验效果更好的主题公园单次体验成本低的多,但这些方案本身成本也很高。即便从业者在成本上能够承受,但随着VR产业的发展,追求更好的体验会就意味着成本的提高,这里面复杂的成本、市场盈收核算,恐怕少有VR线下从业者能算得清。

 

种种问题之下,不少VR行业人士对目前的线下体验店也就下了“生死劫”判断:VR线下体验有未来,但目前生态的VR线下体验没有未来。

 

哪种VR线下体验才有未来?谁也无法下结论,不过,一些资金雄厚的VR从业者或团队已开始了不同的试水路。

 

 赵曦辉介绍,“虫洞”的第一家虚拟现实体验馆已在北京朝阳区“龙湖长楹天街”落地,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包括跑酷、探险、射击类等。与此同时,建立“虫洞”网站、微信公众号、开发周边产品。“我们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VR体验布局,打造VR粉丝社区平台,让人们对VR科技感兴趣,从而激发这个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转化。”

 

 密室逃脱、鬼屋及轰趴馆是另一种方式。目前国内类似体验馆已有3-4家,预计2016年下半年此类娱乐将集中呈现。这类体验类似密室逃脱或真人CS,相比蛋椅时代,多了剧情和互动,玩家可背着电脑主机,头戴定位器,手中拿枪,在30平米或更大的空间里自由行走,或组队、或对战,打怪升级。

 

 现在经营密室的体验馆主要有三类:以往密室逃脱、鬼屋、真人CS经营者;VR技术提供商和少部分早期蛋椅连锁经营方。“个人单打独斗,确实很难竞争过规模化、连锁化了。”在北京已有十多个VR线下体验连锁店的刘洋,从一开始就是以团队化的公司形式进行运作,并推出线下娱乐品牌,试图让VR与未来观影的产业形成整合。

 

围绕这个主题,刘洋在开店的前期,就确立好商业模式——与院线分成。对刘洋来说,线下店最大的盈利障碍场地费就解决了,大大降低了风险。对院线而言,不仅能了解到用户喜好,收集VR观影数据,还能教育市场、培养习惯。

 

 VR电影目前是一个火热的领域。目前导演张艺谋、高群书纷纷在日前宣布将拍摄VR电影。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已经发布了VR版预告片或者已经宣布要推出VR版的电影数量多达40多部,其中包括《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等多部知名电影。此外,Google、三星等几家VR主要的硬件厂商也都推出影片。

 

除了电影、游戏等领域,一些VR团队还和网吧、旅游、汽车、演艺娱乐、教育、房产、体育直播等行业结合起来。比如,目前,顺网已经与HTC Vive达成战略合作,开始在全国的网吧内建设小型体验店。阿里巴巴则通过Buy+视频,试图实现虚拟世界的购物。

 

  主题公园方面也有试水者。根据记者了解,目前参与主题公园的玩家大多根据自己的优势从技术或从内容切入这个市场。从技术切入的包括:诺亦腾(奥飞投资)、圣威特(华谊投资)、黑晶互动、KAT等;从内容切入的则有:米粒影业(基于电影《星核》)等。

 

 不过,对于等类似钱伟那样的2000多家线下体验店而言,这种大鳄级的玩法,却大多是想都不敢想的了。

 

 

   揭秘:谁赚了VR线下体验的钱?

 目前很多VR线下体验店遇到了生存危机,但在这条产业链中,并不是没有赚钱者。

从目前体验店运营模式来看,体验店是从硬件厂商处购买或租用各种硬件设备,从内容提供商那里获取VR内容,再通过统一的控制系统将硬件和内容集成整合成一套VR娱乐系统。

因此,尽管个体从业者亏了,设备商却赚足了钱。在看到柏翔、新意、顺涛等早期设备厂商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后,目前直接销售VR蛋椅的设备商从2014年底的几家扩展到三四十家,设备商竞争激烈,产能已然过剩。

有业内人士称,双蛋座椅不外乎控制器、电缸、模具、眼镜和主机,总成本不超过3万元,而早期售价均在6万以上,毛利达50%,很是赚钱。

另外,还有走加盟路线的眼界、哇塞、超级队长、第一现场这样的企业,从内容、品牌到相应的设备,全都提供,同时还采取加盟的方式实现快速扩张。

其中,最典型的是玖的。玖的此前专注于7D动感影院设备,VR火起来后加了个大眼罩,顺理成章做起了虚拟现实,2015年年流水达到1.5亿元人民币。

那么玖的是怎么赚钱的呢?除了设备,玖的还自创内容,走线下加盟。线下加盟商花钱购买玖的的设备,必须购买“一体机”,作为设备的控制中心和内容的分发中心,店家所有流水、运营被玖的悉数掌控。

通过一体机,玖的不再是单纯的售卖和加盟,有顾客消费,店家所收取的20-50元的费用中,玖的自动提取2-3元内容返点。

以同样模式迅速发展起来的还有身临其境和幻影星空。尤其是身临其境,一度经营已经陷入僵局,而靠着VR这把火在2015年成功挂牌新三板。

此外,还有只做软件的乐客。它做系统、做SDK、做内容、做解决方案,但就不亲自做硬件,也不做线下店。

早期,乐客直接对接硬件厂商,对其产品预装乐客系统,并加紧研发内容。在内容上,除自创外,对第三方内容或买断,或分成,分成比例在10%-50%之间;随后,在升级版内容的基础上,整合硬件厂商,推出自己独有的硬件娱乐产品;其后,将自身软硬件打包,分发至加盟的线下店。

同玖的一样,乐客通过一体机掌控所有线下店,并按内容消费提取返点,1-3元不等。

但与前两类不同之处在于,乐客没有自己的硬件厂,完全从软件突破。这是投资人非常喜欢的模式,让其成立一年融资达四轮。乐客对外宣称其线下店已近千家。据内部人士透露,实际情况应该接近700家,2015年营收达1000万元,已实现盈利。

 

本文出自2016-04-11出版的《电脑报》2016年第14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ChengJY)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